病例:60多岁的张女士因上腹部隐痛、反酸、烧心,来到医院脾胃科就诊。检查胃镜发现,胃里有100多个大小约0.2~0.3厘米的胃息肉,病理提示符合胃底腺息肉。医生分次为她实施了胃镜下胃息肉电凝电切术。
分析:最近医院脾胃科接收了好几位像张女士这样的胃息肉患者。很多人都觉得上腹部隐痛是小病,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不检查也能自愈。这种认识误区很可能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专家介绍,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突出于胃腔的宽基底或带蒂的良性隆起性病变,是由胃黏膜异常增生而来。可单发亦可多发,部分具有潜在的恶性病变倾向。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胀等。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四类。胃底腺息肉是错构瘤性息肉的一种。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逐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作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可将息肉整体切除,并且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从而可以达到治疗息肉、排除恶变、解除临床症状等目的。同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费用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和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术后存在复发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中医学认为,胃息肉形成较为复杂,多因饮食不节,偏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烟酒无度,过食生冷及情志内伤等,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痰浊内生,气血淤滞,以致气郁、湿热、痰淤相互结聚日久,终成息肉。张女士退休后偏食葵花子,每天大概会吃250克左右,医生分析这可能是她发生息肉的诱因之一。在此提醒中老年朋友,要注意饮食均衡、健康,保持心情舒畅。
专家提醒,胃息肉目前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目前国内胃息肉的镜下检出率为1.2%~5.5%,且近年来胃息肉的检出率呈增高趋势。某些类型息肉癌变机会大,如腺瘤性息肉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80%可进展为浸润癌;息肉大于2厘米的恶变率高达50%,应尽早治疗。
目前,胃镜检查是筛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等胃肠疾病病变的最佳检查手段。简单方便,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病情。
西昌东大医院胃肠科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治疗过程中为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有这样的医生,治疗胃肠疾病真的可以更放心。西昌东大医院胃肠科是凉山地区胃肠病专科医院,州市医保定点医院,对于疾病的检查与治疗费用按照卫生局物价标准执行,对于患者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杜绝乱收费现象,患者可以放心就医。
【温馨提醒】西昌东大医胃肠科医师提醒大家,胃肠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非常严重,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严重后果。盲目使用偏方等不科学的治疗方法只能掩盖一时的病情,不仅不能根治,还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后期的治疗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胃肠医师建议,及早接受正规治疗,早日获得康复。为方便广大患者就诊,我院已开通在线预约服务。如有其他疑问可拨打健康热线:0834-2168666进行咨询,患者也可点击【在线咨询】,西昌东大医院胃肠科医生会一对一为你解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