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大多数肛周脓肿起源于肛腺导管的阻塞伴细菌繁殖和脓肿形成,缺乏波动感时不应延迟引流。治疗目的应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防止切口假愈合而导致急性复发。切口宜适当,置管引流或挂线。肛瘘术前常用挂线控制局部感染。尽管很多肛周脓肿在门诊容易治疗,复杂性感染需在麻醉下检查以确保适当的引流。重症感染,尤其是免疫力受损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高危病人,如免疫抑制、糖尿病、弥漫性蜂窝组织炎或有假体植入,应考虑使用抗生素。另外,对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畸形、获得性心瓣膜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以及左房室瓣脱垂伴瓣膜性回流和/或瓣膜尖肥厚的脓肿病人在切开和引流术前应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是肛门周围脓肿切开引流。
1.肛门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在局麻下就可进行,在波动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口,保证引流通畅。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要在腰麻或骶麻下进行,在压痛最明显处用粗针头穿刺,抽出脓液后,在该处作一平行于肛缘的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探查脓腔使引流通畅后,置管或油纱条引流。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要在腰麻或骶麻下进行,切开部位因脓肿来源不同而不同。如脓肿向肠腔突出,手指在直肠内可触及波动,应在肛镜下行相应部位直肠壁切开引流;如脓肿源于经括约肌肛瘘感染者,引流方式与坐骨肛管间隙脓肿相似。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后,绝大多数形成预防
1.防治便秘和腹泻
对预防肛周脓肿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无论经常便秘还是腹泻频作,均可导致肛隐窝炎,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大便秘结时,贮于直肠内的粪便易堵塞肛隐窝,引起肛隐窝炎,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同时,大便干结,擦伤肛管皮肤或肛隐窝,也会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而腹泻日久,时时稀溏,稀便进入肛隐窝,刺激肛隐窝发炎,从而诱发感染。
2.积极防治其他肛门疾病
如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采用坐浴、药栓纳肛、口服抗生素或中医中药疗法,可防止炎症深入,甚至化脓而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3.及时治疗可引起肛周脓肿的全身性疾病
如肠结核、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肛门清洁,勤换内裤,坚持每日便后清洗肛门,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5.积极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增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抗病能力,预防感染。
6.饮食适当调理
饮食不可过分精细,不食刺激性强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大便的排泄。
7.不要久坐湿地
以免肛门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
8.及时专科就诊
一旦发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肛肠专科诊治,以防延误病情。肛瘘。近年来有采用脓肿切开引流加一期挂线术的报道,可避免肛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