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市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
肠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长的管道,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全长约7m左右,空肠与回肠曲回于腹部中央,周围由结肠将其围住。肠道疾病中,以阑尾炎发病率最高,占外拉住院病人的10%左右。肠梗阻亦属外科常见疾病,肠瘘则由损伤引起或手术后并发症。肠道的功能:小肠粘膜层表面覆以肠绒毛,主要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各种消化液在小肠中将食糜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使食物消化吸收后,剩余之废形成粪便,贮存于左半结肠而后排同体外。一旦肠道有病,就有会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以及一系列相关症状。
一、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臭鱼烂虾,不新鲜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
二、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受凉之后。
三、个别病人对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急性肠炎夏季节多发,与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有关。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急性肠炎会大大减少。
四、病菌感染,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
肠道疾病多指发生在结肠及直肠的疾病,常见的症状有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多由结肠炎|直肠炎|肠炎|肠息肉等引起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根据不同病因,结肠炎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详情>>
直肠炎就是直肠粘膜的炎症,轻者仅粘膜发炎,重者炎症会发展到粘膜肌层、下层,甚至会到直肠周围的组织。常见直肠炎有急性直肠炎、慢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急性直肠炎长期不愈,则变为慢性直肠炎详情>>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详情>>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详情>>
(一)食欲不振。其原因可能由于肠道的消化、吸收或运动功能发生障碍的缘故。不过,引起食欲减退的原因很多,除了胃肠道疾病外,也可因精神因素、药物反应或其他脏器疾病所致。
(二)恶心、呕吐。高位肠梗阻或肠运动功能异常时,常有呕吐。但恶心呕吐症状也可发生于多种不同的疾病。
(三)腹痛。肠道炎症、肠梗阻、肠穿孔、肠襻缺血等均可出现急性腹痛。肠道肿瘤或慢性炎性病变则常有持续性腹痛。
(四)腹泻。急性腹泻多因肠道细菌感染、细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损伤肠粘膜的结果。慢性腹泻则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功能障碍、慢性炎症、肠道运动过速等疾病。小肠疾病所致的慢性腹泻常伴有吸收不良,结肠疾病引起的腹泻多见于慢性炎症或结肠运动过速。
(五)便秘。肠道运动减弱,肠壁肌层张力降低,或结肠、直肠因炎症、肿瘤而致肠腔狭窄时,可引起大便秘结。便秘也可由药物、生活规律的改变、饮食过少过精、食物中的纤维含量过少所引起。所以便秘不一定是肠道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
常见检查项目 | 参考价格 | 查看 |
---|---|---|
肠镜检查 | 300~600元 | 详情 |
直肠镜检查 | 200~300元 | 详情 |
肛门视诊 | 30~50元 | 详情 |
粪便血液 | 2元/项 | 详情 |
1.肛门视诊:这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检查项目 用两手拇指轻轻分开病人的臀部,观察肛门及周围有无脱出物,外痔、瘘口、脓肿、肛裂等。
2.肛肠科检查常规项目还包括直肠指诊又称肛指检查。检查者右手戴上手套或右食指戴上指套,涂润滑油,用右手食指前端放在肛门口,待病人适应后再轻轻插入肛门口,先试验肛门括约肌的松紧度,然后对肛管直肠四周依次进行检查,应注意肠壁周围有无触痛、肿块、波动、狭窄等。在直肠前壁,男性可扪及前列腺,女性可触及子宫颈,手指抽出时,观察手套上有无血液、粘液。
3.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毕竟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因此,有不少人畏惧这种检查,致使一些大肠病变甚至肿瘤不能早期确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随着麻醉药品和医疗监护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无痛肠镜检查。其实质就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一种起效快、有效时间短、作用确切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数秒钟内入睡,完成全部检查后早期即能苏醒,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痛苦感觉,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喜爱。
1、肛裂:肛裂出血为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常为数滴鲜血,无喷血。最主要的症状是排便中或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检查可见肛管后正中(少数在前正中)有纵行裂口,触之疼痛明显,为括约肌疼痛。
2、直肠癌:多为大便带脓血或粘液血便,伴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厚重感,大便多变形,直肠指检和内镜检查可发现肿物,与周围侵润,进一步活检可确定诊断。
3、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可有大便带鲜血,低位带蒂息肉可脱出肛门外,本病多见于儿童,大便带血常混有粘液。脱出之息肉呈圆形,肉红色、质硬、活动度大,易与痔鉴别。
4、溃疡性直肠炎:多为脓血便,伴大便次数增多,稀便,常伴下腹疼痛,内镜检查可见直肠粘膜呈片状或弥漫性充血、糜烂、小溃疡、粘膜脆、易出血。
5、直肠血管瘤:多为突然大量便鲜血,常混有血块,便血次数少,多见1-2年发作一次,内镜检查可见直肠粘膜有扁平柔软的海绵状太瘤体。:
6、直肠脱垂:可分为直肠粘膜脱垂和直肠全层脱垂。粘膜脱垂之肿块较短,多在2-3厘米,呈圆形、红色、表面光滑,有放射状皱襞,质软,排便后可自行回缩;全层脱垂之肿块较长,可达10厘米以上。呈宝塔样或圆柱样。表面可见环状黏膜皱襞,括约肌松弛无力。
分类 | 分期 | 治疗 | ||
---|---|---|---|---|
肠道疾病 | 结肠炎 | 缺血性结肠炎 | 药物治疗、大肠水疗法 | |
乙状结肠炎 | ||||
溃疡性结肠炎 | ||||
伪膜性结肠炎 | ||||
直肠炎 | 急性直肠炎 | 药物治疗、大肠水疗法 | ||
慢性直肠炎 | ||||
放射性直肠炎 | ||||
结核性直肠炎 | ||||
肠炎 | 急性肠炎 | 药物治疗、大肠水疗法 | ||
慢性肠炎 | ||||
直肠息肉 | 结扎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HCPT微创术 |
(1) 保持大便通畅:肛肠疾病术后一般要在24小时以后方可第一次排便,在禁止排便的这段时间里应多饮水,进流质或软食,用有润肠作用的饮料或蜂蜜、果汁、青菜汁等,这样可以软化和促进排便,避免大便秘结;
(2) 便后坐浴:坐浴是清洁肛门、促进创面愈合和消炎的简便方法,每次便后都必须坐浴,坐浴是先用热水熏洗,待水温适中时,再将肛门会阴部放入盆内坐浴洗涤,每次20分钟左右,坐浴用温热盐水、中药止痛如神汤或1:5000的高锰酸钾液等;
(3) 换药:肛肠疾病手术后可将痔疮宁栓、肛泰栓、马应龙痔疮栓、红霉素栓等药物塞予肛门内即可;开放性创面除使用上述栓剂外,亦需将凡士林纱条或九华膏纱条或红粉纱条等填塞肛门并保护创面,促进创面愈合。